病例-病史摘要
W先生,男,60岁。左下肢肿胀6月余。
彩超提示:左腹股沟区低回声结节(肿大淋巴结可能);左下肢静脉血流通畅。
外院CTA:双侧髂总动脉、髂内外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未见明显异常;直肠周围脂肪间隙密度增高,骶前软组织增厚。
胸部CT提示双肺炎症;双肺多发实性小结节;纵隔及肺门区数枚饱满淋巴结;左冠状动脉管壁少许钙化。
肿瘤标志物:CEA、AFP、CA199(-)。
既往史:否认手术病史;否认高血压、糖尿病、乙肝及肺结核史。
个人史:吸烟1包/天;否认饮酒嗜好;否认粉尘接触史。
· 病例影像资料分析 ·
检查所见
展开剩余90%图1
图2
图3
图4
图5
图6
图7
图8
图9
图10
图11
图12
PET/CT提示
描述:
双侧颈部、双侧腋窝、双侧肺门、纵隔、右侧内乳区、肝门区、小网膜囊、肠系膜区、腹膜后、右侧膈脚后间隙、盆腔骶前、双侧盆壁、直肠系膜及左侧腹股沟区多发增大淋巴结,FDG放射性摄取不同程度增高。双肺小叶间隔增厚,支气管血管束稍增粗,双肺见多发斑片、条片影及结节影,部分磨玻璃密度影,部分FDG放射性摄取增高;双侧胸膜不均匀增厚,FDG放射性摄取增高。
胸主动脉及胸椎旁软组织增厚,FDG放射性摄取增高。骶前软组织增厚,FDG放射性摄取增高。前列腺FDG放射性摄取增高。左下肢皮下软组织肿胀、皮肤稍增厚,FDG放射性摄取增高。
影像诊断:
全身多发肿大淋巴结,代谢不同程度增高;胸主动脉旁、胸椎旁、骶前软组织增厚,FDG代谢增高,考虑为腹膜后纤维化;双肺间质性炎症,FDG代谢增高;前列腺FDG代谢增高;上述,考虑为自身免疫性疾病(IgG4相关性疾病)。
后续临床结果:
多次淋巴结活检示炎性病变;实验室检查IgG4 19.95g/L;临床诊断IgG4相关性疾病,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。
IgG4相关疾病讨论
概述
IgG4相关疾病(IgG4-related disease,IgG4-RD)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伴纤维化疾病,其特征是靶器官中含有IgG4的浆细胞大量浸润,IgG4-RD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,确诊需要组织病理检查。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血清IgG4水平升高。组织病理学上以淋巴细胞和分泌IgG4的浆细胞浸润、层状纤维化、闭塞性静脉炎和嗜酸细胞增多为特征。IgG4-RD累及多个器官。IgG4-RD好发于中老年人,男:女约为8∶3。日本报道其患病率为(0.28~1.08)/10 万,但在我国目前尚无IgG4-RD确切流行病学数据。
临床表现
IgG4-RD可累及全身各个部位,同时或先后出现多个器官病变,少数患者仅有单个器官受累,最常见的病变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、腺炎(特别是下颌下腺受累)及lgG4相关的腹膜后纤维化,还可以有其他器官及组织的受累,包括脑膜、垂体、眼眶、甲状腺、肺、 乳腺、肝脏、胆管、肠系膜、肾脏、前列腺、大动脉、淋巴结、皮肤等,也有心包、胸膜、胃黏膜、输尿管、卵巢、骨髓等少见部位受累的报道。
IgG4-RD患者主要的症状多种多样的,取决于受累病变的部位,主要包括虚弱、体质量减轻、发热,但都是非特异性的症状。典型的IgG4-RD进展缓慢,有时会暂时自然好转或长时间保持稳定状态。急性期时,约60%~70%的患者血清IgG4含量会显著上升,在多器官受累的患者中更为常见。
治疗
通常对类固醇反应良好,但容易复发。在长期治疗或复发时,为了减少类固醇的不良反应,也会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。
PET/CT典型表现
PET/CT典型表现,根据《2019年ACR及EULAR IgG4相关性疾病分类标准》中明确提出lgG4-RD的典型表现:其中以泪腺、大唾液腺、胸部、胰腺及胆管系统、肾脏、腹膜后的表现最为突出。
★对于泪腺和大唾液腺典型表现是对称性泪腺、颌下腺、舌下腺、腮腺肿大
★关于胰腺和胆管系统,典型表现是胰腺弥漫性肿大合并(或不合并)胆道受累,非典型表现是局灶性、多灶性胰腺肿大,或单独胆管系统受累。
★胸部表现多种多样,典型表现主要为支气管血管周围和隔膜增厚,椎旁带状软组织影。非典型表现为实性结节、肿块、圆形玻璃影、胸膜增厚、结节和胸腔积液。
★肾脏的典型表现为肾盂增厚、软组织影,双侧肾皮质低密度区。非典型表现为肾脏肿胀、 肾周围软组织密度环以及蛋白尿。
鉴别诊断
01
淋巴瘤
可以多系统受累,但患者最常累及淋巴结,病变大小差异大,常融合成团,3.0cm以上淋巴结多见、腹腔及腹膜后更易受累、脾脏及骨髓可局灶侵犯,脾脏亦可弥漫肿大,也可与lgG4-RD相鉴别,而且文献报道lgG4-RD的淋巴结最大及平均SUV可能明显低于淋巴瘤。
02
结节病
可多系统多部位受累,淋巴结以纵隔及肺门为主,通常为对称性肿大,多见于20-40岁女性,常见的肺部病变为肺结节、斑片或团偏,双肺弥漫性网状结构或纤维化,病变分布遵循淋巴管分布的规律。
03
转移性肿瘤
通常有原发病灶,可以有多区域淋巴结转移,转移性肿瘤变化多样,需要结合临实验室检查、肿瘤标志物及相关病史。
PET-CT的应用价值
01
隐匿病灶检测
可识别常规影像易遗漏的病灶,如淋巴结、腹膜后或唾液腺等部位的受累。
02
多系统评估
lgG4-RD常累及胰腺、胆管、泪腺、肾脏等器官,PET-CT可同时显示多个器官的FDG代谢增高区域,提示系统性病变。
03
指导活检
代谢活跃区域可作为活检靶点,提高病理诊断阳性率。
04
代谢活性与炎症程度
活动期病灶因炎症细胞(如浆细胞、淋巴细胞)活跃,FDG摄取显著升高,PET-CT可量化(SUV值)评估活动性。
05
区分活动期与纤维化期
纤维化为主的病变代谢较低,有助于判断是否需抗炎治疗。
06
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
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,PET-CT可动态观察病灶代谢变化。
07
复发监测
缓解期患者出现新发代谢增高灶,可能提示疾病复发。
PET-CT是lgG4-RD诊疗中的重要工具,尤其在多系统评估和疗效监测中发挥独特作用。临床应用中需结合血清学(lgG4水平)、病理及临床表现,避免单一依赖影像结果对于复杂病例或治疗决策闲难时,PET-CT可提供关键信息,但需注意其局限性并合理选择适应症。
参考文献:
[1] 俞忠鹏,张杰. 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致髂静脉压迫1例[J]. 江苏医药,2024,50(11):1186-1188. DOI:10.19460/j.cnki.0253-3685.2024.11.026.
[2]倪逸飞,王建平,刘敏. IgG4相关疾病临床特征及胸部受累影像学特征研究进展[J]. 实用医学杂志,2024,40(21):3001-3005. DOI:10.3969/j.issn.1006-5725.2024.21.007.
[3] 胡佳琪,高洁,蔡青.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和IgG4相关性腹膜后纤维化诊治进展[J]. 上海医学,2025,48(1):57-64. DOI:10.19842/j.cnki.issn.0253-9934.2025.01.009.
[4] 张雨,蒋冲,滕月,等. IgG4相关性肺疾病伴眼、耳损伤 18F-FDG PET/CT显像1例及文献复习 [J].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,2025,49(5):330-333. DOI:10.3760/cma.j.cn121381-202404018-00538.
[5] 张颖,焦建,杨子鹤,等. 以双侧颌下腺肿物为主要表现的IgG4相关性疾病 18F-FDG PET/CT显像1例 [J].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,2025,45(5):303-304. DOI:10.3760/cma.j.cn321828-20240725-00272.
[6] 聂玉雪,张文. IgG 4相关性疾病近十年研究进展 [J]. 中华内科杂志,2024,63(12):1144-1148. DOI:10.3760/cma.j.cn112138-20240924-00602.
发布于:四川省四川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