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汉会战之后,黄标背叛了祖国,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汉奸。当时,他的儿子黄汉忠年仅十岁。作为汉奸的儿子,黄汉忠无疑受到了来自同学们的异样目光和白眼。他内心感到极大的羞耻和痛苦,慢慢地,他开始与父亲黄标断绝了所有的父子关系,不再愿意称呼他一声“父亲”。
黄标的老母亲,一个瞎眼的老人,得知黄标接受伪职后,愤怒得几乎无法控制自己,她痛骂道:“家门不幸,出了黄标这个辱祖先、害后人的国贼!”黄标多次回家探望母亲,但都被冷漠地拒之门外。每次他带回来的衣物、点心等物品,母亲也毫不留情地丢进了垃圾堆。带着“汉奸母亲”这个沉重的标签,老人心情愤懑不已,最终选择在一个平常的清晨上吊自尽,结束了自己悲苦的一生。
黄标从日伪沔南县县长雷筱圃那里接到了一个保安大队长的职务后,成为了伪政权的得力工具。他的亲戚、朋友,甚至是乡里乡亲们,几乎没有人不痛恨他。尽管遭到极为恶劣的舆论对待,黄标仍选择继续为日本驻军司令金崛卖命,毫不动摇。
展开剩余76%金崛心机深沉,对黄标的忠诚心存疑虑。黄标深知这一点,因此决定立下赫赫战功以证明自己。地下党党员石玉堂的侄子石文舫是伪军中的一个恶霸,他常常敲诈勒索,无恶不作。黄标得知这一情况后,决定通过一个巧妙的计策来除掉这个祸害。
一天,黄标派副官夏同武去找石文舫。石文舫刚理完发,见到夏同武,心生贪念,想着借些钱好去博个运气。夏同武则以“回去取钱”为借口,将他引到了一处偏僻的地方。就在石文舫未曾防备时,夏同武冷酷地开枪将其打死。然后,夏同武翻找石文舫的口袋,随手将一些新四军的物证放了进去,接着大喊:“新四军死在我手里了!”
伪警察赶到现场,搜出证据,黄标以此证明自己的“忠诚”,并被金崛夸奖为忠诚的得力干将。黄标迅速通过这次行动获得了金崛的信任,而这只是他为自己的汉奸生涯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黄标叛国的消息传开后,曾经的好友余清愤怒至极,决心为民除害,刺杀黄标。可惜,余清没等动手就被日军抓捕,关进了监狱。为了进一步验证黄标是否真的为日本人效力,金崛为黄标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升职宴会,并将余清送来作为“贺礼”。在金崛面前,黄标一边大骂新四军,一边命令夏同武将余清囚禁,并声称明天将其处以极刑,以给新四军“长点记性”。
然而,黄标背后心思却暗藏玄机。当天晚上,他命令夏同武找来一个身形与余清相似的犯人,将其毒打成血肉模糊,次日便用这具尸体顶替了余清,顺利逃过了金崛的质疑。从此,每当新四军的战士落入黄标手中,他都如法炮制。
“皖南事变”后,新四军的境况愈发艰难,官兵们甚至连温饱都成问题,衣衫褴褛,贫困如同叫花子一般。此时,政委李先念接到了一笔800元的捐款。捐款人告知,长官每月都会派人送这笔款项。看到新四军战士们困窘的模样,捐款人心中十分难过。几个月后,李先念再收到了一笔20万银元的捐款,金钱源源不断地送来,这笔钱被李先念视为新四军的救命稻草。
然而,这笔款项的幕后推手,直到抗战结束后才揭晓——正是黄标暗中资助的。他不仅资助新四军,还为党提供了大量情报和后勤支持。黄标入党后,开设了“馨香茶楼”,一方面为党提供联络和资金支持,另一方面,茶楼的生意蒸蒸日上,黄标的身价和声望也随之水涨船高。
日军铁蹄踏入沔阳县后,金崛推行“以华制华”策略,向当地的汉奸雷筱圃打听能人。雷筱圃毫不犹豫地推荐了黄标。顾大椿,时任中共天汉地委书记,亲自找到黄标,要求他像孙悟空一样,渗透日军内部。尽管这条路充满了未知的艰辛和误解,黄标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条路。
黄标为新四军筹措资金,成功说服金崛允许他清理内荆河的土匪,并设立关卡收税。通过这一手段,黄标从中抽取一部分资金,源源不断地支持新四军。
解放后,黄标的问题最终得到澄清。1951年,黄标被捕并押赴刑场,背上写着“洪湖大汉奸”的字眼。公审现场,民众议论纷纷,纷纷表示不解。就在最后一刻,一份加急电报送到刑场,上面写着:“速送黄标同志回省。”虽然黄标逃过了枪口,但最终还是被判处十年刑期。1953年8月,黄标因病在狱中去世。
直到1979年,李先念视察洪湖时,才得知黄标的冤屈,立即指示时任省委书记的顾大椿处理此案。1980年,黄标案被平反,2014年,黄标的骨灰被重新安葬在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。
发布于:天津市四川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